春秋时期的天文:星象

2020-08-19
7 min read

太阳下山,夜空中就会布满繁星。在浩瀚宇宙中传递了亿万年的星光,由于位置相近或偶然的投影,在夜空中形成了各种形状。人类看到这些形状就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,或是想出新奇的故事。现代 88 个星座的命名有的历史悠久,有的则比较年轻。南天星座大多是大航海时代命名的,因此大多取象于航海仪器,比如六分仪座(Sextans)、望远镜座(Telescopim)。北半球的星座的命名则由来已久,往往是以神话命名的,比如武仙座(Hercules,宙斯的儿子大力士海格立斯)、仙后座(Cassiopeia,古代埃塞俄比亚的王后)。在中国,也有星座是用神话来命名的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子产给叔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:

昔高辛氏有二子,伯曰阏伯,季曰实沈,居于旷林,不相能也。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后帝不臧,迁阏伯于商丘,主辰,商人是因,故辰为商星;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,唐人是因,以服事夏商,其季世曰唐叔虞。当武王邑姜,方震大叔,梦帝谓己:“余命而子为虞,将与之唐,属诸参,而蕃育其子孙。”及生,有文在其手,曰虞,遂以命之。及成王灭唐,而封大叔焉。故参为晋星,由是观之,则实沈,参神也……

这一年,晋平公得了病,郑伯派公孙侨,也就是子产去晋国看望晋平公。晋国的卜人说晋平公的疾病是“实沈、台骀为祟”,但是晋国的太史都不知道“实沈”、“台骀”是什么神。叔向就向子产请教。子产是“博物君子”,就给叔向讲了这么一段故事。高辛氏生了两个二子,大儿子叫阏伯,小儿子叫实沈,两个人住在大森林里,但是关系不好,天天打仗。高辛氏看不下去了,就把大儿子阏伯迁到商丘,主辰;又把小儿子实沈迁到大夏,主参星。商人居于阏伯故地,所以商人祀辰星,而唐人住在实沈故地,祀参。周武王的王后邑姜(齐大公姜子牙的女儿)怀孕的时候梦到上帝对她说:“你怀的这个孩子,我给他起名叫虞,要把唐地给他,把参给他掌管。”大叔生下来之后,手上的掌纹像虞字,于是就叫他虞。等到周成王灭了唐,就把唐作为大叔虞的封邑。大叔分封在唐,就是晋侯。因此,晋国祀参星,实沈就是参神。辰就是天蝎座(Scorpius);参星又叫伐,是猎户座(Orion)。天蝎座在夏季出现在北半球南部的天空,猎户座则是冬季出现。这两个星座从来不同时出现在夜空中,所以古人认为这两个星座是关系不好的两兄弟。在希腊神话中,天蝎座是毒死猎户座的蝎子,所以它们也互不相见。春秋时候,一般都知道参是晋星。昭公十五年周景王说:“唐叔受之,以处参虚。”但是为什么参是晋星就很少有人知道了,就是世处参虚的晋国人也都不知道。可见星座的命名来源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鲜为人知,流传到今天的就更少了。

辰是天蝎座,一般指大火,就是心宿二(Antares,$\alpha$ Scorpii,天蝎座的最亮星)。但是辰并不仅仅指大火。晋侯就觉得很迷惑,昭公六年晋侯问伯瑕:“多语寡人辰,而莫同,何谓辰?”伯瑕说:“日月之交是谓辰。”辰是指日月的交汇。事实上,辰的含义远不止这么几种。辰大概有这么几种含义:

  1. 大火。昭公元年杜预注:“辰,大火也”;昭公十七年《公羊传》:“辰,大火也”;
  2. 日月之交。昭公六年:“日月之交是谓辰”;
  3. 房心尾。昭公十七年杜预注:“大辰,房心尾也”;
  4. 日月星。昭公十七年:“三辰有灾”,杜预注:“三辰,日月星也”;又“辰不集于房”;
  5. 伐。昭公十七年《公羊传》:“伐为大辰”;
  6. 北辰。昭公十七年《公羊传》:“北辰亦为大辰”。

辰除了日月星之外,还可以指北斗七星(北辰)、猎户座(伐)、天蝎座(房心尾),甚至日月的交会。北斗七星、天蝎座、猎户座都是天空中最明亮、最引人注目的天体,可见辰可以指天空中任何显著的天体。推而广之,则可以笼统地指日月星;引而申之,又可以指日月交会。《说文》:“辰,震也。”是声训的例子。汉人训诂,多用声训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解释十二干完全用声训的办法1。这种解释明显是后起的。

这些引人注目的天体随着地球的公转不断变换位置,但是又年复一年地回到原先的位置。这些天体的位置事实上标志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。地球上的一年四季是由于地轴与黄道面并非垂直,而存在一定的倾角(23.44度)引起的。地球运行到太阳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与地球上不同的季节相对应。因此,季节又与天体的位置相对应。古代的历法不够发达,要知道季节变换就靠观察天体的位置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日中星鸟,以殷仲春;日短星火,以正仲夏;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;日永星火,以正仲冬。”春夏秋冬四个季节,各有运行到天空正中的星2。在这些星中,古人尤其注意大火的位置。

大火星就是心宿二(Antares),是天蝎座的最亮星($\alpha$ Scorpii)。心宿二的光谱类型 M1,是一颗表面温度较低的超巨星,呈红色。正是由于心宿二为红色,所以古人称之为大火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”,就是说七月的时候大火往西行,即将隐入地平线以下了。昭公三年《左传》:“火中,寒暑乃退。”杜预注:“火,心星也。心以季夏昏中而暑退,季冬旦中而寒退。”大火的位置标志了一年中气候的寒暑。当大火在太阳落山后出现在南方天空的中部时,暑气就会消退,秋天就快到了;当大火在太阳升起之前出现在南方天空的中部时,寒气就会消退,春天就快到了。

天体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也为人们进行生产、社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。桓公五年《左传》:“凡祀,启蛰而郊,龙见而雩,始杀而尝,闭蛰而烝。”早春,东方苍龙七宿在黄昏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时,就要举行雩,也就是祭天的典礼。东方苍龙七宿包括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。角大概相当于牧夫座(Bootes)、亢则相当于室女座(Virgo)、氐相当于天秤座(Libra)、房心尾相当于天蝎座、箕大概相当于人马座(Sagittarius)。在东方七宿中,最明亮的是大角星(Arcturus),是天空中第四亮星(仅次于天狼星、老人星、南门二)。大角星相当于苍龙七宿的龙角,昏见东方大概是农历二月初的时候,所以民间把这个时候称作“龙抬头”。当大角星在日出之前出现在东方的时候,则是夏历九月,农活基本都结束了,就可以开始准备修备守御了。所以庄公二十九年《左传》说:“凡土功,龙见而毕务,戒事也;火见而致用,水昏正而栽,日至而毕。”等到大火晨见东方,就要准备修筑城墙的木材板干了。到水星昏正的时候,就开始修筑城墙了。这里的水星并不是行星水星,而是指北方七宿,因为北方七宿属水,所以称为水星,其中又特指定星。《诗经·卫风·定之方中》:“定之方中,作于楚宫。揆之以日,作于楚室。”这是说定星昏正的时候,开始营建宗庙(楚室),通过测定日影,来考知东西南北,以定宫室的朝向。定星又叫营室,由定星昏中开始营建宫室而得名。营室二星与东壁二星合起来近似一个正方形,也就是现代所说的飞马座大正方形(The Great Square of Pegasus)。《小序》中说:“定之方中,美卫文公也。卫为狄所灭,东徙渡河,野处漕邑,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,文公徙居楚丘,始建城市而营宫室,得其时制,百姓说之,国家殷富焉。”卫懿公好鹤,卫国人对卫懿公非常不满,所以狄人趁虚而入,攻打卫国。卫国公主许穆夫人对父母之邦感情深厚,对只会空谈的公卿大夫深为痛切,作了《载驰》这首诗。齐桓公作为霸主,将卫国遗民迁徙到楚丘。卫文公根据星象及时兴作,锐意进取,所以卫国国势重振(闵公二年)。


  1. 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 ……(斗)指寅,則萬物螾螾也……指卯,卯則茂茂然……指辰,辰則振之也……指巳,巳則生已定也……指午,午者,忤也……指未,未,昧也……指申,申者,呻之也……指酉,酉者……指戌,戌者,滅也……指亥,亥者,閡也……指子,子者,茲也……指丑,丑者,紐也…… ↩︎

  2. 由于地球的地轴并不是固定的,而是不断运动的,这就造成了岁差(precession)。岁差的结果就是北极星不是终古不变的,而星星的位置也不断发生着细微的改变。竺可桢运用这种原理来考证《尧典》“四仲中星”的年代(《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》)。但是《尧典》中并没有说具体是在一年中的哪天观测到中星的现象,也没有说这些中星是昏中(太阳落山时中天)还是旦中(太阳升起之前中天),所以对四仲中星的年代仍有争议。 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