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“肘後”

2023-11-21
2 min read

東晉葛洪有《肘後備急方》,取其卷帙短小,可以繫於肘後,隨時查閱的意思。兩漢魏晉時候的人往往會將隨身攜帶的飾物、印章等繫於肘後。文獻中雖然例子不多,但仔細鉤稽,仍可以推測其彷彿。《世說新語·尤悔第三十三》第六條:

王大將軍起事,丞相兄弟詣闕謝。周侯深憂諸王,始入,甚有憂色。丞相呼周侯曰:“百口委卿!”周直過不應。既入,苦相存救。既釋,周大說,飲酒。及出,諸王故在門。周曰:“今年殺諸賊奴,當取金印如斗大繫肘後。”大將軍至石頭,問丞相曰:“周侯可爲三公不?”丞相不答。又問:“可爲尚書令不?”又不應。因云:“如此,唯當殺之耳!”復默然。逮周侯被害,丞相後知周侯救己,歎曰:“我不殺周侯,周侯由我而死。幽冥中負此人!”

這是王導不知道周覬雖然表面沒有好臉色,但其實在皇帝面前救護王氏,最終因循縱容導致周覬被王敦所殺的故事。周覬對王導說的“當取金印如斗大繫肘後”,說明當時的人有將印章繫在胳膊肘後面的習慣。周覬與葛洪是同時人,可見肘後的確是當時繫雜物,方便拿取之地。

其實將印章等繫在肘後並不始於東晉,至少在西漢時候人們已經這樣做了。《急就篇》相傳是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所作,其中第十四章:“係臂琅玕虎魄龍”,顏師古注說:“言以虎魄爲龍,并取琅玕,係著臂肘,取其媚好且珍貴也。”同章又有:“射鬾辟邪除羣凶”,顏師古注說:

一曰,射鬾謂天剛卯也,以金玉及桃木刻而爲之,一名欬改,其上有銘,而旁穿孔,系以綵絲,用係臂焉,亦所以逐精魅也。

也就是說“射鬾”也有人說是“天剛卯”,是金玉和桃木刻成的一種裝飾品,上面有銘文,並且穿孔系有彩色絲帶,可以繫在胳膊上,用來驅除妖怪的。這可見西漢時候的人已經有將物品繫在肘後的習慣了,而顏師古對此也不致陌生,足見此風至隋唐時期猶有緒餘。

其實,將東西繫在胳膊肘後面,既不影響日常活動,又方便拿取,歷代恐怕都有這種風氣。2020 年以來,人人戴口罩。有時將口罩摘下,就會隨手套在胳膊上,正好在胳膊肘的位置。這也是“肘後備急”的當代應用了。